全市存在发生地面沉降、泥石流、地面塌陷、滑坡等各类地质灾害的隐患地区超过500处,主要分布在延庆、昌平、怀柔、密云、平谷、门头沟、房山等7个山区县,少数在海淀、石景山半山区。
最新北京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出炉
一个村庄,300余户村民,在8月7日经过一夜的暴雨洗礼之后,竟被突袭而来的5公里长、500米宽的泥石流夷为平地。发生在甘肃舟曲县的泥石流使人们再次惊叹地质灾害的破坏力之强。
自然灾害的发生总是令人措手不及。北京历史上也曾发生过多次泥石流,最近的一次是在1998年7月5日,门头沟妙峰山地区发生的泥石流,死亡1人,冲毁房屋4间及部分耕地和树木。而根据气象部门预测,受自然条件的影响,今年北京还可能发生地质灾害。为此,经过相关专家的调查和研究,一份最新北京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出炉,该分区图将全市地质灾害隐患地区,按照平均降雨量、暴雨几率、水土现状、隐患点等因素,划分为四类:高易发区、中易发区、低易发区以及非易发区。
在北京地质研究院,记者看到了这张分区图。根据分区图,其中,高易发区为:幽谷神潭、云蒙山景区、滴水湖、清水湖、潭柘寺等景点;中易发区为喇叭沟门森林自然保护区、松山自然保护区、灵山自然风景区、十渡风景区、司马台长城、云峡谷自然风景区等。
“地质灾害之所以被称为灾害,就是因为它们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损失”,北京地质研究院马志飞研究员告诉《北京科技报》,如果崩塌、滑坡、泥石流发生在没有人居住的地方,也没有造成损失,那么它们就是地质现象,而非灾害。此次所公布的分区图,也正是按照各个区域地质现象的易发性、易损性等程度来权衡考量的。
比如,位于京郊密云县和怀柔区交界处的云蒙山景区,山体主要由火山岩构成,并有7条沟谷,沟谷中容易聚集水,山上的岩石也比较松软,较易脱落,这种地理环境的景区就容易发生泥石流。再加上,这些景区附近又有居民居住,建筑房屋,游人也较多,一旦发生地质灾害,损失就较大。这样的景区就被列为高易发区。在1969年7月1日~8月10日,降雨量540~740毫米,云蒙山就曾发生大型泥石流,共死亡159人。
而对于中易发区,比如灵山风景区,尽管同属于景区,人群密度与高易发区相差无几,但由于岩石类型不同,这些山体的岩石比较坚硬,没有裂隙,在风吹日晒下能够依然保持坚挺,那么它们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就降低了一成。以此类推,按照危险系数的降低,就可以划分出地质灾害隐患高、低区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