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色新田·小源采风日志
2012-4-20 10:47:46
访问量:2872831
红色新田·小源采风
十一月十八日上午九时,天上下着麻麻细雨,我们秀峰诗社一行十五人,在副县级领导胡宗高和秀峰诗社社长唐柏佑的率领下,乘车前往莲花乡小源村采风。
小源村是红六军团攻打新田县城驻军,研究湘江战役的旧址,1934年8月,红军六军团9000余人在任弼时、肖克、王震的率领下,退出湘赣根据地向南转移。20日上午,红军先遣部队从桂阳古楼圩进入新田白杜窑村,下午占领县城。傍晚,红军六军团主力部队从桂阳墰湾桥开进新田小源村,军团首长们于当晚在小源村公祠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,讨论如何摆脱敌人、强渡湘江之事。会上,军团长肖克详细分析了当前的形势。其时,湘敌李觉的十九师、王东原的十五师和2个保安团咬住我军不放,敌第四路追剿司令李云杰所属的十六师、二十三师,第二路追剿司令陶广纵队,第五路追剿司令李抱冰部又从南北两翼压来,妄图从东、南、北三面对我军实行合围。而我军的前面也就是西面,又横着湘江,并且这一段湘江水深流急,对岸有敌军重兵把守。所以我军的处境异常艰难。会议开到21日黎明时分,终于设计出了一个抢渡湘江的初步方案。天亮后,主力部队迅速离开小源,开往县城。
这次采风活动旨在: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,紧跟时代步伐,围绕“红色新田”这一主题,着力宣传红六军团攻打新田的红色历史,为打造“红色新田”、开发红色旅游而鼓与呼。采风后,围绕红色新田、红六军团小源会议,每人写作诗词,以近体诗词为主,兼及曲赋联新诗。拟出版《秀峰诗词》活页第十七期,以备《新田旅游诗文选》用。于12月20日前交稿。未参加采风人员及外地作者,可根据资料创作,按时交稿,本期诗词拟发稿费10元/首。
莲花乡乡长陆朝仁早就到了小源村等着我们,下车后,我们到了村支书刘大雄家,稍坐片刻,因为老社长黄思文未到,我就下去接他,没想到,他与胡宗高部长等人已往目的地小源当年红六军团会议旧址走去,于是,我立即电告所有人员前往目的地。
红六军团会议旧址是原来的“丽正书斋”,现在里面住着一户人家,叫刘开文,他说他家在砌新房,村支书就安排他暂时住在这里。
刘开文生于一九三〇年,虽然是八十岁的老人了,但还很健谈,听说我们来这里采风,他立即出来迎接说:“当年红军来我们村时,我只有四岁,不过,我晓得红军都是好人。当时,我的堂叔走出门来到了红军,红军要他挑水,他就去挑水,红军给了他四个‘鑸子’(注即铜板,当地土语),堂叔不敢要,红军硬要给。我父亲炒了一碗辣椒肉,红军要吃,问要多少钱,我父亲说不要钱,红军就不吃,后来,红军给了五个鑸子,我父亲接到后红军才吃。县城文庙对面写了‘对日宣战’四个斗大的字,是肖克写的。红军用碗盆打饭吃,吃了后又将碗盆送回来。”
“是哪些人你晓得吗?”我们问。
“我不晓得,当时我只有四岁后来才听说是肖克、王震、任弼时,他们在这里开了会。”
“是这间屋吗?”
“是的,就是这间,原来叫丽正书斋。”
“肖克他们住在哪里?”
“住在上面,是祖亭他伯父刘禹龙的房子。”
于是,我们又到了上面刘禹龙的房子缅怀先烈,可惜房子已经全部倒塌,只剩东面一面墙角,房子里生长了几棵梧桐的一些杂草,已是荒芜不堪了。
这时,县党史办主任王永生从长沙赶了回来,跟我们讲述了红六军团驻小源的故事。
人员到齐了,我叫大家在丽正书斋门前合了影。
缅怀先烈后,我们到了乡政府,在会议室里,围座一圈,谈起了这次采风,缅怀了先烈的革命历程。
首先是秀峰诗社社长唐柏佑谈了这次采风的目的和意义。接着,乡党委书记周宏武对这次采风表示热烈地欢迎和大力地支持。
王永生主任作了重点发言:一、对打造红色新田·小源采风活动表示支持和感谢。二、现在可以说是党工作的春天到来了。今年五月,中共中央以10号文件下发了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,这是在建国以来第一次这样重视党史工作。七月,又召开了全国党工作会议,胡锦涛主席亲自接见了参会人员,席锦平作了重要讲话,这也是第一次。省里周强非常重视,说我们湖南要走在全国的前列。市里县里都要召开会议层层贯彻落实。总的来说,有五个空前:即认识上的空前、领导上的空前、经费投入上的、文化产品出台的、宣传教育上的。
为什么要打造红色新田呢?新田的党人物多、遗址多、事件多,这在全市是领先的。再一个,我们新田这路修好后,东西上高速只有半个小时,离肖克的故乡近便,还抗日将领郑作民、黄埔三杰之首蒋先云、红六军团小源会议、红军墙等等一系列人物和事件,特别是蒋先云,他是毛泽东和蒋介石的爱将,郑作民,虽然是国民党的将军,但他是革命烈士。我们已经向省市打了报告,并呈以烈士后代的名义报告了总书记,批了下来,要把小源会议旧址修建好,还有司令部、康熙年间的房子、蒋先云、郑作民的故居、建一个红六军团西征纪念园。
关于红六军团的活动,关注的人很多,云南省委书记、云南军区司令员张铚秀写了一篇文章《攻克新田县城》,登载于《南有新田》,他当时是红六军团的一位排长,主攻新田县城,大家可以看一看。
副县级领导胡宗高作了指示,他说:秀峰在诗社的活动,一年就这么几回,我愿意参加,再忙也要参加。因为在一起的时间不多,前次在龙家大院笔会时我就念叨着还有些人没有到场,感谢你们组织这次红色新田采风活动,现在,老一辈的黄老、肖老、陆增长率 都来了,我们也将成为老一辈,我们这一辈接受红色教育较多,可是,后一辈就较少了,他们接受新的较多,传统的不能否认,新的不能拒绝,通过这次活动,我们再接受新的教育,同时,感谢莲花乡政府。
在座的老一辈成功的作品较多,这是我学习的一次好机会。关于作品,不管写什么,书法、诗词,都 要有感情,按一定的规律写。
我建议:诗社肩负着新田文学届的重要部分,是文化中的文化、灵魂,为什么这样说呢?诗里无画是可以的,但画里必然要有诗,所以王摩洁的诗中有画,画里藏诗在成立。秀峰诗社经常组织这样的活动,走出自己的书斋,走上社会有利于身心健康,陶冶情操。诗的繁荣,要培养一些新生力量,来的人老的居多,通过这样的活动把诗下来,借助小天地来做大文章。
秀峰诗社是没有钱的群众团体,爱好文学的人都有点酸味,他们不看重财,掏钱也就困难,因此,秀峰诗社网要撒大一点,多发展会员,收点微薄的会费加以补充,免费提供一些活动。
今天,我们借助了周书记这个平台,很好。
唐社长个人做了大量的工作,开辟了秀峰文学网站,收录了我们新田的不少作品,这很好,我们要大力支持,把新田的文学更繁荣起来。这里,我当场写了两首小诗《红六军团小源会议旧址》,我的普通话讲得不好,请胡小英教师帮我念念。
(一)
小村老屋记流年,丽正书斋话从前。
红六军团萧大将,东来西进驻小源。
(二)
兴衰自古说纷纭,舟水之托岂不闻。
可叹荒原枯草下,君王白骨共红军。
黄思文老社长作了发言,他说来小源是旧地重游,我外家就是这里的,所以我很高兴,听了王主任的介绍,新田党的形势很好,特别是红色新田,当时提了很多,建议在小源搞个诗碑,选一些好的诗,由个人出钱打造。(刘大雄插话,:不要个人出钱,既然你们为小源写了那么好的诗,诗碑的钱全由我包了,我个人全部赞助。)
好!大家纷纷表态赞赏刘大雄的义举。
刘大雄发言说:要打造红六军团西征纪念园,主要靠县里重视,不过我们村里也大力支持,过年的时候我号召大家捐一点,几十万没问题。
最后,唐柏佑传达了永州市《历代旅游诗词选》的选稿问题,要大家相互转告,选出好诗词。